工具 | Notion项目-时间管理01(基础流程)

时间管理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了解决任务不明确、时间感模糊等时间管理的问题,我花了将近一周时间打造的近乎完美的Notion表格,实现了指标量化、进度可视化、操作半自动化,只需要简单填入相应信息,便可将 一件复杂的事情、一个项目或一个习惯的养成 安排的明明白白。先来看具体操作吧!

以“考取教师资格证”为例,为了方便效果的展示,我这里提前做个筛选,简化页面。我们看到,教师资格证分为四个部分:教育知识与能力、xx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素质、模拟考试,而根据具体的书籍或考试内容每一个部分向下又可以去细分,如“xx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可以按照书的目录分为4章,这样我们就将任务细化了。到这里,我们完成了时间管理的第一步:细化任务

时间管理的第二步:实时查看进度。就像追女孩子一样,女孩子没有给予任何反馈的情况下、男孩子会渐渐地失去耐心,最后放弃,完成一件复杂的事情也是如此。对于比较复杂、时间比较长的事情,我们并不能立刻看到效果,容易忽略、忘记、失去耐心,这是就需要进度条来提供有效的反馈。

当我读完《xx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第一章的时候,也就完成了一个任务,要在“是否完成”那一栏里“✔”,打勾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可能性 进度”那一栏里,由原来的“0% 一小步”变成了 进度条,且显示了目前进度为“25%”,而前面的“infinity%”表示的是“可能性”,这个需要在任务有时间的情况下才会正常显示后面会具体讲解。那么同理,当我完成第一到第三章的任务时,“是否完成”那一栏里都要“✔”,任务的进度也就是“75%”了。

除了实时查看进度外,我还提供了另一个维度——“可能性”,即时间管理的第三步:旁人的提醒或警告

“可能性”表示”在规定日期内完成整个任务的可能性“,即我们需要先为任务填上“计划日期”,表格才能自动计算”可能性“。

当“可能性” = 100% 时,说明我们按照计划每天做一点点,在规定日期可以顺利完成;

当“可能性”> 100% 时,则每天完成数量超越预期,一定能在规定日期前完成;

当“可能性”< 100% 时,则每天完成数量比预期少,很可能不能在规定日期前完成

这样表格就能够智能地提醒或警告你,什么事情应该就抓紧,什么事情可以放缓。

如图表示“有88%的可能性在规定日期前完成”

有了进度条和可能性的反馈后,我们还需要做时间管理的第四步:时间记录记录下来的数据可做成直观的扇形统计图,并以此为基准调节下个月的时间分配。比如12月看电影的时间比较多,读书的时间比较少,1月份时就可以进行适当调控。

为了能够直观看到表格的变化,我把相关栏拖放到前面。当你完成相应任务时,记录每一章节所花费的时间,表格会自动计算“xx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花费的时间,你需要做的就是开始时按下计时器,结束时把计时器上的数字填进去。具体可参考B站up主“二次噔” 视频的4分06秒~4分20秒。

以上就是对一个项目,或者说一件复杂、长时间的事情的时间管理。同理,监控一个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这样,只不过相对于项目或复杂的事情来讲,可以简化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首先,要说明下习惯分类的维度,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维度,我则是参考知乎上“鲁比克周”的难度划分 ,将难度从低到高划分为:行为、生活(身体)、思维、情绪。难度不同,养成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不同。

其次,衡量今日是否有做这件事的标准是自我感觉,比如练字,你今天写字了,很认真地写了,但没有刻意去练,你认为达标了,那么就在“习惯完成”的数字那里“+1”,“可能性”、“进度”的理解和前面的理解相似,是衡量这个习惯是否养成的两个指标。

以“练字”为例,“进度”的意思是“养成这个习惯需要21天,而我做了2天”,“可能性”则是“这个任务开始于12月14号,距离今天(12月22号)过去了8天,在这8天里我有2天达标,占过去总天数的25%”,也就是我有25%的可能性能够养成这个习惯。

再以“关门勿扰”为例,“进度”的意思是“养成这个习惯需要21天,而我做了8天”,“可能性”则是“这个任务开始于12月14号,距离今天(12月22号)过去了8天,在这8天里我有8天达标,占过去总天数的100%”,也就是我每天都有做到“关门勿扰”这件事。

对于习惯来说,坚持是最好的药方,做的多了,就自然而然了。

以上便是这个Notion表格 指标量化、进度可视化 的基础流程,在下一篇文章里,我将用datebase展示操作半自动化的进阶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