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工具之Notion—个人知识和项目管理

前言

数字时代的信息易得而庞杂。管理好个人的数字知识是保持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基础。互联网出现以前,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没有这么高,人们习惯于用记笔记的方式记录学习、工作日志和灵感。不过,仍然出现了类似杜威分类法、卡片笔记法这样应对大量信息的特殊方法,帮助人们进行图书馆管理或学术研究。这些知识管理的方法论对于有效地使用知识管理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和工具结合,才能产生持续的效率。

知识管理地图

这个知识管理地图总结的是本人尝试过或正在使用的工具。本文将简单介绍一款好用的知识管理工具:Notion,以及我是如何用它做个人知识管理和项目管理的。

什么是Notion

Notion是一款基于Web的知识管理应用。和笔记软件如Evernote的笔记本→笔记的结构不同,Notion的基本构成元素是Page和Database。Page就相当于是一个网页,它可以嵌套子页面,并树状地多层嵌套。Database就是一个表格数据库,除了以表格的形式显示,你还可以创建以分类、Kanban、日历、时间线等多种现实模式,这一点和其他项目管理软件如Airtable的功能是一样的。Database中的每一行也是一个page。Notion中的page可以添加属性,属性的数据格式也很多样,除了文字外还可以是单选或多选列表,日期,链接,自定义公式,checkbox等。

Notion提供了很多模板,涵盖了设计、产品管理、人力资源、校园学习等多种使用场景。比如下图中的roadmap:

Notion模板示例

图中的roadmap是一个任务管理模板,它本身一个Database,在表格的左上角可见不同的显示模式。大部分使用者都可以从这些模板里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页面模板,快速上手。如果你在官方的模板里找不到你想要的,还可以去社区里找找由其他用户分享的模板。是的,Notion有自定义模板的功能,在你设计好自己的页面后可以分享给其他人,或者用作一些需要反复创建的东西:比如会议纪要。

Notion之知识管理

此处分享个人初步摸索后创建的一个知识管理页面。

 

这是一个个人科研管理页面的一部分,如图中的注释,它是按照DIKW金字塔方法组织的,页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数据库,或者说是一个笔记本。DIKW即是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Wisdom的缩写。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是一种表示知识生产的结构。我个人认为这个金字塔结构自下而上的每一步,都是思维的产物,所以也需要一个地方记录思维过程。“智慧”,很多时候人们把它解释成生产新知识的活动,我在这个页面里没有放一个单独的子页面去记录它,因为我不会用Notion进行学术写作。或许我会再添加一个子页面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可以看到在Library的上面有一个按钮点击后可以添加一个新的Library,这是我设置的功能,它将一个空的设置好属性的Library作为模板,点击后就可以添加一个和这个Library有同样的属性设置的新数据库。

Notion之项目管理

Notion除了可以用来做个人知识管理,还可以做项目管理和协作办公。

这是我为自己负责的研究小组创建的管理页面:

网页链接和任务列表

基本上覆盖了管理工作的主要需求:任务管理,会议记录,资料整理。这些页面或子页面都可以分享给同事,他们可以获得浏览或修改的权限,所以Notion也是一个很方便的协同办公工具。


与Notion类似的还有一款同样基于Web的应用:Coda。Coda的功能和Notion差不多,某些方面个人认为要比Notion更好。

这里提一下它们共同的缺点:对网络连接的依赖,没有网就没法用,这对在移动中办公的人可能很不友好。而且,云存储永远有一个缺陷:安全性。Notion的服务器托管在美国的亚马孙AWS上,对于信息安全特别敏感的团队或企业还是需要慎重。

相对于必须有网的Notion,个人更喜欢本地存储的笔记管理系统。最近Roam Research很火,不过个人更喜欢Obsidian。Obsidian对个人免费,采用本地存储,意味着更安全,并且不依赖网络。Obsidian也支持Roam Research的双向链接功能来构建网络式知识图谱。你也可以在我的知识管理地图上看到Obsidian。